瓶裝水放車上,熱到溶出塑化劑?食藥署公布實驗結果!

2019090210:39


【早安健康/余宗翰報導】夏日補水不可少,不少人會在車上放一瓶礦泉水,但車子停在室外,艷陽高照,溫度動輒超過50℃,也讓部分民眾擔心可能會溶出塑化劑,造成健康危害。近年來關於塑化劑的新聞屢見不鮮,但外出時難免要買瓶裝水解渴,有些人難免陷入兩難。最近,食藥署發布一項實驗報告,回應瓶裝水放在高溫中會溶出塑化劑的問題。 
 

瓶裝水放車上,太高溫會「溶出塑化劑」?食藥署公布實驗結果!



什麼是塑化劑?塑化劑是製造塑膠容器器具時所添加的物質;因此,在食品製造過程如使用到塑膠類之器具、管路及包材等,多少會導致最終食品含有少量之塑化劑。 

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藥物食品安全週報,食藥署進行包裝飲用水高溫儲藏的溶出試驗時,取常見的PET材質包裝水,在50~60℃的環境下連續儲藏7天。儲藏期間包裝明顯變形,但塑化劑DEHP(di-(2-ethylhexyl)phthalate)的溶出結果都是未檢出。 

不過,所謂的「未檢出」並不代表「零檢出」,只代表塑化劑十分微量到可以不計、或說趨近於零;況且,塑化劑的危害在身體中是長久累積,一點一點微量的毒素,長期下來也可能造成傷害。食安週報也表示,雖然民眾不必太擔憂,但包裝水還是建議儲藏在乾燥陰涼,避免太陽直曬及暴露於高溫的環境更安全。 

塑膠微粒的問題,不容忽視 

除了塑化劑疑慮,飲用包裝水,恐怕還要在意塑膠微粒的問題,兩者是不同的東西,可別混為一談。簡單地說,塑化劑是製造塑膠的原料之一,塑膠微粒則是塑膠成品降解而成的微小塑膠塊體。 

當塑膠產品降解為微小顆粒時,統稱為塑膠微粒,它的影響近年來也深受注目。今年美國《時代雜誌》, 一篇刊登於《化學先鋒》(Frontiers in Chemistry)的塑膠微粒的研究指出,研究中所採用的11種美國和世界各地最知名、常見的瓶裝水品牌,竟發現平均起來,每一公升的瓶裝水含有約325顆塑膠微粒。 

英國《衛報》曾報導,《環境科學與技術》期刊上的研究指出,科學家估計一般成人一年最少吞下5萬顆塑膠微粒;如果平時喝水選擇喝「瓶裝水」,瓶裝水竟比自來水中的塑膠微粒多出22倍,若天天都只喝瓶裝水,一年甚至不知不覺把13萬顆塑膠微粒通通吃下肚! 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過去一年研究塑膠微粒對自來水和瓶裝水的具體影響進行研究。21日發表報告說,飲用水中的塑膠微粒含量對人體傷害風險並不高;不過世衛WASH部門主管Bruce Gordon承認,這項研究資料很「薄弱」,須要更多研究證實,同時呼籲應設法減少塑膠汙染。 

除了塑膠微粒有疑慮,醫師也警告:做了這件事可能讓細菌大爆量!繼續看下一頁 

展示品出清ABS輕硬殼行李箱旅行箱登機箱拉桿箱28吋


塑膠微粒疑慮未消,請盡量自備鋼杯



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先前也在專欄文章呼籲「沒事少喝瓶裝水!」他指出,根據個人觀察與研究,許多罹患癌症的朋友、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,以及生長發育不良的小朋友、荷爾蒙失調的朋友,他們體內的塑化劑往往比較高。 如果想減低塑膠微粒的危害,平時盡量不要喝瓶裝水,或買瓶裝飲料,盡量自備杯子,自己為自己準備水才最安心。 
 

最該提防的是瓶口細菌孳生



除了塑化劑、塑膠微粒的疑慮,其實瓶裝水或飲料開封後容易大量孳生的細菌更要特別顧慮。食藥署建議民眾,除非很快喝掉,不然喝水時盡量不要用嘴巴觸碰瓶口,以免讓口中的細菌殘留在瓶口,或混入包裝水中,否則只要在高溫下放置一段時間,包裝水中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。 
 

這飲品放隔夜,細菌多到比馬桶還髒



水裡都會增長細菌了,含糖、含蛋白質等營養的飲料自然更容易讓細菌增長。基隆長庚醫院主治醫師江坤俊曾在《TVBS》節目「健康2.0」中提到日本節目《月曜 から夜ふかし》的測試。節目團隊讓原本細菌數量都是600個的各種類飲料放置室溫下24小時,看會產生多少細菌。結果水從600個細菌變成1100個;麥茶變成3700個細菌;可樂、柳橙汁則增至250萬個左右。最恐怖的是,咖啡牛奶直接從600個細菌,暴增為517萬個。 

江坤俊醫師分析,細菌生長需要糖分與蛋白質,咖啡牛奶此兩者都有,只要放一天,本來600個細菌爆增到500多萬,增長了8000倍,比馬桶還髒400倍!因此醫師建議,喝飲料時應該打開來,倒出來喝,喝不完就蓋上瓶蓋放到冰箱,這才是最安全的做法。